跳到主要内容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二者最大的临床区别是都有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不大及蓝紫结节(非子宫本身肿大),子宫腺肌病是均匀增大。

子宫内膜异位症

概述

  • def: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简称内异,有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体外其他部位。
  • 激素依赖,组织上良性,却有种植浸润转移复发等恶性表现。

组织学发生

  • 种植学说。
  •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 干细胞起源学说。

病因及影响因素

  • 遗传。
  • 免疫。
  • 雌激素。
  • 在位内膜决定论(?)。

病理

  • 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卵巢最容易被侵犯,卵巢>宫骶韧带及直肠子宫陷凹。
  • 雌激素影响下异位子宫内膜反复周期出血导致形成紫红或棕黄色结节。
  • 可以发生化生和肿瘤性转化(-> 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等) 。

临床表现

  • 症状:
    • 痛经。
    • 不孕。
    • 性交痛。
    • 月经失调。
    • 急腹痛。
  • 体征:
    • 巨大卵巢内异症囊肿可破裂发生腹膜刺激征。
    • 直肠指诊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及子宫后壁下段可触及痛性结节。

临床分期

ASRM分期:

StageDescriptionTotal Points
IMinimal1-5
IIMild6-15
IIIModerate16-40
IVSevere>40

诊断

  • 怀疑:育龄期女性 + 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 肿大位置不在子宫(合并不孕、性交痛等)+ 体征阳性。
  • 辅助:
    • 影像:首选B超(经阴道或腹部超声)。
    • CA125:重度患者升高,但多数不超过 100 U/ml。
    • 腹腔镜:诊断最佳方法。
  • 确诊诊断:病理(腹腔镜下活检)。

治疗

  • 对症:NSAIDs 缓解腹痛。
  • 药物:降低体内雌激素环境。
    • 口服避孕药:“假孕疗法”。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期使用导致的受体下调)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 手术治疗:
    •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年轻患者。
    •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45岁以下。
    • 根治性手术:45岁以上近绝经重症患者。